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 炮火中消失的“上海動物園”

      位于上海老南市文廟的這家動物園,作為中國人自行創(chuàng)辦的第一個現(xiàn)代意義上的大型動物園,可謂生不逢時。

    2024-08-09

  • 夏曉虹:我所認識的林文月先生

      知道林文月先生的名字,大多因臺大望月樓的傳說而起。

    2024-08-09

  • 梁實秋的國文老師

      梁實秋在十八九歲的時候,遇見一位國文老師徐鏡澄,給他的教益頗深,久久未能忘懷。

    2024-08-08

  • 張伯苓治校與王淑貞持家

      張伯苓、王淑貞夫婦 愛國抗日,未雨綢繆 南開大學的校長張伯苓是位忠厚圓融的長者,既有經(jīng)世務實的實干精神,又有人情練達的處世智慧,外憂內(nèi)患之際,南開作為一個私立學校能夠得以保全和發(fā)展,張伯苓之功彪炳千秋。

    2024-08-08

  • 她和他和她——淺談王世襄

      編者按:王世襄(1914年—2009年),知名文史學者,文物收藏家、鑒賞家。

    2024-08-07

  • “虛其心以察之,平其情以出之”

      余嘉錫(1884—1956年),字季豫,號狷翁,湖南常德人,文獻學家、目錄學家、文史學家,中央研究院首屆院士。

    2024-08-07

  • 李政道:紅了櫻桃,綠了芭蕉

      編者按:著名物理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李政道教授,因病醫(yī)治無效,于美國時間8月4日在舊金山逝世,享年98歲。

    2024-08-07

  • 泰戈爾與猶太世界的交匯

      泰戈爾不僅是印度文學史上杰出的詩人、小說家、戲劇家和哲人,也是一位具有跨文化視野的社會活動家,足跡遍及世界許多國家和地區(qū),與許多先賢雅士保持著密切交往。

    2024-08-07

  • 戴燕:“反正我們是女人吧” ——讀《錢鍾書楊絳親友書札》

      說來是上個世紀的事。

    2024-08-06

  • 魯迅差點當了海軍

      1898年5月,魯迅最初考取江南水師學堂試習生,“走異路,逃異地,去尋求別樣的人們”。

    2024-08-06

  • 沒譯成《紅樓夢》,才有了這部爆款書

      林語堂展閱《京華煙云》英文版初版本 在巴黎用英文抒寫中國小說 曾被時人譽為“兩腳踏東西文化,一心評宇宙文章”的中外馳名作家林語堂(1895—1976),一生創(chuàng)作數(shù)量驚人,其中不乏膾炙人口、聲名遠播的優(yōu)秀作品。

    2024-08-06

  • 陳曾壽與中國近現(xiàn)代圍棋史上的“遺民時刻”

      陳曾壽(1878—1949),字仁先,自號耐寂、復志、焦庵、蒼虬等,湖北蘄水(今浠水)巴河人。

    2024-08-05

  • 溫儒敏:憶老同學吳福輝

      時光飛逝,著名文學史家吳福輝先生離開我們已經(jīng)三年了。

    2024-08-05

  • “那一對閃灼的熱情的眼睛正緊盯著我”

      1928年,在文壇嶄露頭角的丁玲“帶著一種朦朧的希望”,和胡也頻從天津出發(fā)前往上海。

    2024-08-05

  • 陳建功:宗璞大姐二三事

      和宗璞大姐相識,已有44年之久。

    2024-08-05

  • 謝冕:紅樓舊地逢故人

      紅樓舊地的聚會,前排為灰娃,二排右三為謝冕。

    2024-08-03

  • 程黧眉:山嵐外山影——我們家的文學事之四

      作家程黧眉回憶母親,在從郭鳳梧到郭曉嵐的過程中,她“從叛逆的文學女青年,變成了一位妻子一位母親,她開始是嫁給了愛情,實則嫁給了文學”。

    2024-08-03

  • 從張中行致胡適的一封佚信說開去

      給他上過課、時任北大校長的胡適先生成為了他的主要約稿對象之一 偶翻《胡適遺稿及秘藏書信》,見有署名“張璿”寫給胡適先生的一封信,用的“世間解社箋紙”。

    2024-08-03

  • 略去故事的印象

      我與福海結識多年,自忖冷暖相知。

    2024-08-01

  • 管士光:偶然翻出忠實先生一封信

      陳忠實先生、管士光先生與兩位獲獎編輯合影 近日,偶然翻出陳忠實先生的一封信,先生的音容笑貌瞬間就浮現(xiàn)在我眼前。

    2024-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