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學不該等同于小說
小說是一種文學體裁,但文學不能完全等同于小說。
2022-03-31
-
“重寫中文”——“畢達哥拉斯文體”的文化拓撲空間
作為未來述學文體之預流,“畢達哥拉斯文體”的創(chuàng)構意欲從理論與實踐上解決一個多世紀以來遺留的歷史與現(xiàn)實問題,其核心任務是“重寫中文”,重建漢語思想的文體。
2022-03-25
-
以數(shù)字映射古代文學經典
大數(shù)據(jù)及其相應技術已經對社會知識體系及思維方式產生重大影響。
關鍵詞:  大數(shù)據(jù)古籍文獻2022-03-24
-
文學研究與數(shù)學思想方法
人文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面對的問題和解決方法有很大差異,但它們同是人類認識客觀世界的重要途徑,思想方法層面上可以相互借鑒,助推學科的發(fā)展。
關鍵詞:  學科融合2022-03-24
-
關于“九十年代文學”的一些散見
● 摘 要 對1980年代文學的理想化認識長久以來壓抑和掩蓋了“九十年代文學”的意義。
-
葉李:“作家學者化”與“學者作家化”再思考
“作家學者化”與“學者作家化”不是新現(xiàn)象,而是“太陽底下無新事”。
2022-03-23
-
何平:所謂先鋒,或將是舊的棄物
在《批評的返場》后記,我描述了個人的寫作經歷,其中提及二十世紀末進入文學批評之前寫雜七雜八小東西的十幾年,這十幾年包括了我曾經作為一個失敗的先鋒小說仿寫者的學徒期,也是馬原、殘雪、洪峰、余華、格非、蘇童和孫甘露等以先鋒小說收獲文學聲譽的時代。
關鍵詞:  先鋒2022-03-22
-
閻晶明:期待內部的、立體的批評
“文學新批評”今日推出閻晶明《期待內部的、立體的批評》一文。
-
述學文體的革命,是時候了!
維特根斯坦說過:“能夠自我革命的人才會成為革命者。
關鍵詞:  文體2022-03-18
-
突破模式:講好故事,寫活人物,用妙細節(jié)
微信互聯(lián)網時代,給小小說以巨大的展示空間。
關鍵詞:  小小說2022-03-18
-
“新散文”20年:命名的賦新及理論標舉的疏漏
進入新世紀之后,散文思潮的弱化構成了文學思潮整體趨于弱化的一種表征。
關鍵詞:  新散文2022-03-14
-
重建文學總體性的可能
關于青年寫作這個話題,一個有意思的坐標,就是像莫言、余華、格非等“50后”“60后”作家,早在他們30歲出頭時,就寫出了被今天的文壇奉為經典的作品。
2022-03-14
-
散文渴望創(chuàng)新
近年我一直在思考散文的創(chuàng)新問題,最近讀到了幾篇“別樣”的散文,十分精彩。
關鍵詞:  散文2022-03-14
-
當下文學理論的功能退化與修復
摘要:當下文學理論的功能退化表現(xiàn)在三個方面:對文學創(chuàng)作與欣賞的精神供給功能嚴重退化、對文學批評的觀念引領功能嚴重退化、對社會文化生活的公共性功能嚴重退化。
關鍵詞:  文學理論2022-03-11
-
胡性能:南方文學的異質
…… 在我看來,中南的寫作與西南的寫作在氣質上更為靠近。
關鍵詞:  南方文學2022-03-10
-
“泛文學化”的挑戰(zhàn)與機遇
所謂“泛文學化”,指的是文學表意與非文學表意之間的邊界日趨模糊這一正在發(fā)生的重要文化現(xiàn)象。
關鍵詞:  泛文學化2022-03-10
-
劉詩偉:文學的旌幡是文學性
作家是對文學性上癮的人。
關鍵詞:  文學性2022-03-08
-
來自虛擬的權威的挑戰(zhàn)
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對文學的內涵構成了重大的挑戰(zhàn)。
關鍵詞:  人工智能2022-03-07
-
自然寫作:中國生態(tài)文明的文化自覺
從2021年開始,《草原》雜志聯(lián)合國內知名作家、評論家和媒體倡導并發(fā)起“自然寫作”,開設“自然寫作”欄目,引起了國內文學界的普遍關注,也引發(fā)了自然文學創(chuàng)作的新的熱潮。
關鍵詞:  自然寫作2022-03-05
-
戲劇性和抒情性問題:小說敘述的兩個向度
一、小 引 虛構性寫作,或更狹義地說——“小說”這種藝術形式,在現(xiàn)代以來,存在著兩個明顯的向度,即“戲劇性”與“抒情性”。
關鍵詞:  小說敘述2022-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