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塞林格:生活在這個世界,卻不屬于這個世界
【深度解讀】 2019年1月1日是美國著名作家杰羅姆·大衛(wèi)·塞林格100周年誕辰。
2018-12-26
-
菲茨杰拉德:人人都認為他會消失在文學的地平線上
出乎他自己、也出乎他同時代人的預料,菲茨杰拉德并沒有被遺忘太久。
2018-12-22
-
關于赫爾岑——一個意外的闡釋
1870年1月21日,赫爾岑在巴黎去世。
2018-12-16
-
米沃什:從自我的經(jīng)歷,總結(jié)出普遍真理
切斯瓦夫·米沃什 波蘭詩人,1980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
2018-12-08
-
重讀賽珍珠,她的人生大于文學
賽珍珠(Pearl S. Buck,1892-1973),美國作家、人權和女權活動家。
2018-12-08
-
一個浪漫的勢利之徒
這是來自親人眼中的弗吉尼亞·伍爾夫的一生。
2018-12-03
-
佛卡德與柯羅迪的《木偶奇遇記》
意大利作家柯羅迪(Carlo Collodi,1826-1890)本名羅倫茲尼(Lorenzini),他出生寒微,父親是位廚師,母親是農(nóng)夫的女兒。
2018-11-24
-
齊奧朗:一本書是一個傷口
這幾年我出門旅行時,總不忘帶一本書。
2018-11-21
-
記翻譯界老前輩羅稷南同志
翻譯界中,我有一位了不起的老前輩,他就叫作羅稷南。
2018-11-21
-
不是漢學家的論語專家
芬格萊特先生其實更是一個西方哲學的專業(yè)哲學家,他在西方的影響并不限于學界,而是擴展到了公共領域之中。
2018-11-16
-
伊恩·麥克尤恩:小說家會在信息風暴中找到靜止的中心
“當作家在進行創(chuàng)作時,他們與自己筆下的人物獨處——那一個個人物就像是幽靈;與自己的故事獨處——那些故事幾乎與影子無二。
2018-11-16
-
米沃什:始終選擇站在人這一邊
作為二十世紀最偉大的詩人之一,切斯瓦夫·米沃什的一生見證了二十世紀歐洲大陸的劇烈動蕩,他的詩歌創(chuàng)作深刻剖析了當代世界的精神危機,堅持知識分子的道德責任,并與波蘭古老的文學傳統(tǒng)進行對話。
2018-11-13
-
書寫在廢墟中的人類道德寓言
他的成就是他意志的體現(xiàn),他對待每一件事和每一個人都將服從他的野心。
2018-11-11
-
阿哈龍·阿佩爾菲爾德 在希伯來語森林外
阿哈龍·阿佩爾菲爾德,(1932-2018),原名歐文·阿佩爾菲爾德,“阿哈龍”為其名字的希伯來語發(fā)音,他曾明確地表示自己討厭這個稱呼,但無奈在一個強調(diào)猶太文化正統(tǒng)性的國家,他已經(jīng)習慣了這件事。
2018-11-10
-
幻想小說家杰夫·惠勒:奇幻文學也需要史料和文獻
圣騎士、靈石、永生咒……如果你喜歡奇幻文學,那大概對由血與靈構(gòu)筑的魔幻世界并不陌生。
2018-11-08
-
麥克尤恩:作家跟生物學家相似,但他們研究人性和社會
采訪伊恩·麥克尤恩并非易事。
2018-11-08
-
作家本杰明·富蘭克林
本杰明·富蘭克林是美國政治家、科學家,也是一流的外交家和軍事家。
2018-11-07
-
屠格涅夫的法國別墅
19世紀后半葉,塞納河濱的布日瓦爾行云流水,綠野仙蹤,遠近凄迷,恰是印象畫派的天堂。
2018-11-07
-
沉重的人,讀讀卡爾維諾吧
問:文藝復興時期的意大利文學曾經(jīng)取得輝煌的成就,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一個個名字如雷貫耳。
2018-11-06
-
翻譯凱爾泰斯的作品,改變了他的命運……
余澤民(左)和本文作者在廢墟酒吧合影。
2018-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