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戲劇海外傳播影響力與日俱增
自新時代以來,中國戲劇創(chuàng)作者在黨和國家“提升中國文化影響力”的號召下,把越來越多的優(yōu)秀作品帶到了國際舞臺。
2023-10-25
-
“被看見”的《春逝》與期待的“話劇九人”
話劇《春逝》劇照(圖片由“話劇九人”劇團提供) 20世紀20年代的民國,一個物理研究所內僅有的兩位女研究員與一位酷愛寫話劇的男所長,在小小的辦公室里展開了一段科學探索與文藝創(chuàng)作齊頭并進的奇異旅程。
2023-10-23
-
話劇《杜甫》:走進詩之江湖 展現“文人戲”新面貌
“杜甫的定論,應該由他自己來做。
2023-10-20
-
以磅礴之勢與細膩之美挑動聽覺“味蕾”
在古典樂界的同行眼中,現年62歲的斯蒂芬·霍夫是當今樂壇最受寵的音樂家之一,他所獲的專業(yè)獎項之多,令人嘆為觀止;在古典樂迷當中,他又被尊為“鋼琴家里的鋼琴家”,不管演奏難度多么高超的作品,他永遠端坐得體,琴聲如他的形象,精準又細膩;在音樂以外,他是舉世知名的“博學才子”,是一個除了彈鋼琴和教音樂,還通曉作曲、繪畫、寫作的全才型人物,上世紀80年代開始與名家名團公開演出、錄制超過60張唱片,在報紙開設專欄,在多所世界著名的音樂學府擔任鋼琴教授,并在音樂學術機構擔當研究員。
2023-10-19
-
絲路交響 山海和鳴
10年來,“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的人們通過音樂、戲劇、舞蹈、雜技等藝術形式,互相傾聽、凝望、欣賞,手握得更緊,心連得更近,情聚得更濃。
2023-10-13
-
探索戲曲發(fā)展的創(chuàng)新之路
核心閱讀 新時代,戲曲依然肩負著服務人民、服務社會的重任,需要持續(xù)釋放藝術的生命力和親和力,不斷繁榮發(fā)展,更好擔負文化傳承發(fā)展的使命。
2023-10-12
-
只需一字不動搬上舞臺,《薩勒姆的女巫》即是永恒
去年,英國國家劇院重排了美國劇作家阿瑟·米勒的代表作《薩勒姆的女巫》。
2023-10-09
-
第三屆北京中學生戲劇節(jié)正式啟動
9月24日,第三屆北京中學生戲劇節(jié)啟動儀式在大有書館舉辦。
2023-10-08
-
中央芭蕾舞團原創(chuàng)芭蕾舞劇《紅樓夢》升級改版再掀觀演熱潮
9月28日至10月8日,中央芭蕾舞團原創(chuàng)芭蕾舞劇《紅樓夢》在北京天橋劇場進行了升級改版后的首輪10場演出。
2023-10-07
-
民以食為天,戲以“真”為貴
中國有句俗語,“民以食為天”。
2023-10-07
-
中國歌劇正走在高質量發(fā)展的路上
歌劇在引入中國之后,與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相結合,逐漸形成了中國特色的歌劇藝術。
2023-09-27
-
君子勢不于力
江蘇常州市錫劇院創(chuàng)演的新編歷史錫劇《季子》講述了一代名賢季子的傳奇經歷。
2023-09-27
-
行孤寂之路,追仁義理想
一個國家生生不息的歷史文脈,一個民族綿延不絕的悠久文明,是社會歷史發(fā)展的重要維系。
2023-09-27
-
戲曲舞臺的季子形象
老年季子(彭云波 飾) 有幸在江蘇常州觀賞了由張泓編劇,韓劍英攜李政成、王勝標導演,江蘇常州市錫劇院演出,常州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與江蘇九洲投資集團出品的新編歷史錫劇《季子》,獲益匪淺,感慨良多,夜不能寐,欣然命筆。
2023-09-27
-
魏美玲:重新認識當代“中國舞”
何謂“中國舞”?“中國舞”是如何形成的?美國威廉瑪麗大學現代語言與文學系中國研究副教授魏美玲在新書《革命的身體:重新認識現當代中國舞蹈文化》(以下簡稱《革命的身體》)中回顧了20世紀30年代至今的中國舞發(fā)展史:從戴愛蓮、康巴爾汗等舞蹈家對中國舞事業(yè)的探索到“十七年”社會主義舞蹈文化的開創(chuàng),從中國舞的黃金時代到市場經濟大潮下的舞蹈《雀之靈》,勾畫出“中國舞”的歷史進程及其背后的時代精神。
2023-09-25
-
俄羅斯莫斯科國立芭蕾舞團經典劇《天鵝湖》亮相天津
初秋之夜、海河之濱。
2023-09-25
-
打造中國自己的音樂劇IP
《風聲》原著小說 “對作者來說,作品就像孩子。
2023-09-25
-
舞劇為何頻頻走紅
近年來,中國當代舞劇創(chuàng)作和演出引起廣泛關注,“爆款”頻出,口碑和票房共贏。
2023-09-19
-
舞劇“出圈”的創(chuàng)作密碼
前不久,第十三屆中國舞蹈“荷花獎”舞劇評獎結果揭曉,《熱血當歌》《旗幟》《絕對考驗》《紅樓夢》4部作品獲獎。
2023-09-19
-
戲劇藝術借力傳統(tǒng)文化走向新天地
今年暑期,中國國家話劇院主辦、國話院長田沁鑫率隊推動的“青年導演創(chuàng)作扶持計劃”第二季將舉辦地放在了儒家學說創(chuàng)始人孔子的故鄉(xiāng)——濟寧曲阜尼山。
2023-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