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齊風淄火》:文化“兩創(chuàng)”的文學探索
宋人張載“橫渠四句”有云,“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2024-08-21
-
《金縷梅》:詩意表達與女性生命價值的體現
長篇小說《金縷梅》是作家修白繼作品《金川河》榮膺南京文學藝術獎之后,再次推出的長篇新作,也是江蘇省作家協會重點扶持作品、南京藝術基金扶持作品。
2024-08-20
-
肖勤:誰馴養(yǎng)了莫青平
《北京文學》用稿標準一向很高,一個年輕作家的作品能得到編輯部的青睞,真是文學之幸。
2024-08-20
-
透明之籠:內卷時代的鏡像寓言
葛蘭西曾在《藝術中“有趣的”因素》中指出藝術中“有趣的”因素本質上是一種文化因素,讀者從中能夠窺見時代的哲學、價值觀念與情感態(tài)度。
2024-08-19
-
項靜:說出能給予愛的那個自己
自二〇一〇年非虛構寫作概念被命名和傳播以來,各種題材和風格的作品開始出現在我們的視野中,時至今日,大多數作品很難再現當初的震驚和陌生體驗。
2024-08-19
-
“蓮”“霧”中的穿行——《蓮霧》讀札
小說第一節(jié),“你”第一次見到蓮霧,感覺它“脆生生的,蠻多水,就是不甜”,由此,讀者自然會揣測這個故事和這種熱帶水果的相關性在哪里。
2024-08-19
-
媒介、生態(tài)與“一個人的體面”——蘑菇圈作為物種伴侶的解析
《蘑菇圈》是阿來獲第七屆魯迅文學獎的中篇小說,充滿詩意的敘事色彩下是其對原生態(tài)文化自然神性的尊崇和對鄉(xiāng)土家園的追懷,在完滿契合荷爾德林詩意棲居和浪漫返鄉(xiāng)的詩學思想的同時傳達著濃郁的精神鄉(xiāng)愁和原鄉(xiāng)意識,滲透著深刻的人文情懷。
2024-08-19
-
張艷梅:“在曠野里”書寫渭河平原的那個盛夏
《在曠野里》是比較典型的柳青風格的小說,讀這部小說的同時,我還在讀青年作家魏思孝的《土廣寸木》。
2024-08-19
-
梁晉華:編輯工作的樂趣
一轉眼,從事編輯工作已滿三十年。
2024-08-19
-
“怪物住在我們與古人之間久遠的時光里”
近年來,隨著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復興,學術研究與大眾文化都把更多的目光聚焦于《山海經》一書,且論者觀點繁多、學科分布廣泛,涉及文學、教育學、歷史學、地理學、藝術學、旅游文化產業(yè)和戲劇影視等多個方面。
2024-08-19
-
《游俠杜甫》:多重目光交織下的個人史詩
猶記得幼年讀杜甫詩歌時產生的身臨其境之感,如讀《望岳》“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時思緒早已飄到泰山頂上,讀《絕句》“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時,仿佛放下書本,便可看到窗外的雪山。
2024-08-18
-
講好新時代人與自然的故事
這幾年來,伴隨著信息技術的突飛猛進,人們的精神生活擁有更多的選擇。
2024-08-18
-
《花果小品(增訂本)》:藝林散花
鄭逸梅是我最早接觸和喜愛的民國“文人時代”前輩,初中時借讀了他的《藝林散葉》,當即被這些文史掌故小品迷倒,愛不釋手,抄錄過三百多條,由此進入一個傳統(tǒng)文人的世界。
2024-08-18
-
《大世界》:是凄涼的挽歌,更是悲壯的頌歌
海飛在其長篇小說《大世界》的創(chuàng)作談里說:“我不僅僅想寫一個信仰不滅、主義不變的故事;我還想寫一段復雜的令人唏噓的人生;想要看到庸常歲月中的歡笑,掩卷后有沉思和難過的故事。
2024-08-18
-
《憂傷的夏小姐》:從容描摹人生的浪花
敦煌文藝出版社今年初推出武漢作家喻之之的中短篇小說集《憂傷的夏小姐》,精選了作者近年來創(chuàng)作的中短篇小說8部。
2024-08-18
-
打開心理咨詢的真實世界
心理咨詢是一件怪事。
2024-08-18
-
校爾康散文集《無隱山》:無心生妙香
作為一名詩人,校爾康出版有詩集《在遠方》《在路上》《在腳下》等,在詩界產生了一定影響。
2024-08-18
-
遠游無處不銷魂
“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這是孔圣人孔子諄諄告誡弟子的話。
2024-08-18
-
盛一碗豆花,等詩人回家
十年前的初冬時節(jié),川南2014年中青年作家文學創(chuàng)作培訓班在宜賓開班授課,伍松喬、李自國等零距離進行了各有千秋的精彩講課。
2024-08-18
-
學者筆下故事的人性探照
讀學者於可訓的短篇小說集《祝先生的愛情》,發(fā)現愛情作為短篇小說的母題,也同樣能讓短篇小說充滿生機與張力。
2024-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