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 “再出發(fā)”:社會閱讀與內在命題

      最近詩歌界談論得比較多的是“新時代詩歌”以及“詩歌再出發(fā)”。

    2019-05-22

  • 蔚藍:民族記憶的書寫與自我族性的現代性塑造

      通常關注民族文學主要是著眼于書面文學的層面,而作家的民族身份有時會成為一個顯目的標識,這對一般受眾的閱讀不會產生太大的影響,而對那些目標讀者或是文學研究者來說,作家的民族身份卻可能是選擇閱讀,并據此切入和闡釋作品的前因,是研究的選項和目標。

    關鍵詞:  民族記憶族性塑造書寫2019-05-21

  • 強化文學評論“批評性”的N個理由

      批評的變異 當下的文學正處于一個復雜的轉型期,當下的批評同樣處于一個困難的變革期,重建批評的規(guī)范性和學術性任重道遠。

    2019-05-18

  • 文學貴在創(chuàng)造

      今日的人工智能大都是弱或狹的人工智能(narrow or weak AI),用于狹隘目的,如人臉識別,人工智能寫詩。

    2019-05-18

  • 能讓人類失去詩性的不是機器人

      人工智能會不會寫詩?現在提出這個問題可能已經遲了。

    2019-05-18

  • 人工智能將催生詩國高潮再現

      目前,人工智能寫詩超過一般人的水平,最終能否超過杰出詩人的水準,還要假以時日。

    2019-05-18

  • 當人工智能具備了主體意識

      現在,人工智能通過深度學習,已能寫出符合語法的詩句,有一些甚至相當驚艷。

    2019-05-18

  • 機器人寫詩,該“贊”還是“懟”

      編者按: 當冰冷機械的機器人與情感豐沛的詩歌碰撞,產生的不僅是“薇薇”“小冰”這樣的機器詩人,還有更多關于機器寫詩的思考。

    2019-05-18

  • “小說課”的興起與文學生活的變遷

      時至今日,知識領域的分化日趨精細,有關概念的界定卻愈發(fā)艱難。

    2019-05-15

  • 文學藝術就是要傳情達意

      關于“文學藝術是什么”的問題,古往今來有許許多多的定義。

    2019-05-15

  • 苦難的書寫如何才能不失重?

      多年來,詩歌正在邊緣化,讀詩的人群在銳減,詩歌的發(fā)聲形式,好像已經退出了公眾生活的視野。

    關鍵詞:  苦難詩歌地震情感倫理2019-05-13

  • 劉大先:虛構的危機與革命

      虛構在最近十年的文學中遭到了最大的危機,直接的質疑當然是由“非虛構”的倡立引發(fā)的,但后者并非虛構的敵人,事實上它甚至在命名上都存在猶疑,并且倚恃“虛構”的概念,只是采取了否定性的指稱——這倒正證明了“虛構”乃是文學的底色,它起初的標靶針對的是漸呈僵化形態(tài)的“報告文學”話語。

    關鍵詞:  虛構危機革命2019-05-10

  • 生活、現實與文學的理想性

      寫出塵世的熱鬧與荒涼、生命的凋零與繁華,在沉默的大多數中寫出自己內心的聲音,在平庸的生活里寫出情感的深度,是文學的本質力量。

    關鍵詞:  生活現實時代理想記錄2019-05-10

  • 新時代詩歌需要中國風骨

      在中國詩歌史上,盛唐是最令人神往的詩歌鼎盛時代。

    2019-05-08

  • 自媒體時代散文的突破與重生

      深刻的思想來源于對生活的深入觀察,要善于觀察,還要勤于思考,要見人所未見、言人所未言。

    2019-05-08

  • 轉型,或正名正義——“80后”文學創(chuàng)作與批評局限

      主持人語 在批評話語廣泛關注較“80后”更為年輕一代的作家作品時,我們是否還有必要繼續(xù)使用“80后”這一代際批評裝置去集中探討已趨成熟的青年作家創(chuàng)作? 一方面,隨著青年作家寫作時間的延展,他們以愈發(fā)飽滿的文本形態(tài)捕捉同代人的復雜生活和切己的精神難題,并且形成了一種以對當下和歷史的整體性的思考拓寬青春敘事的觀照——這一時刻和變化,我們可以稱之為“80后”作家的集體轉型。

    關鍵詞:  80后文學批評局限觀察2019-05-07

  • 五四文學:在論爭中確立現代思想廣闊平臺

      五四文學的發(fā)展是在一系列新舊、東西、古今論爭中展開的,因此,要理解五四文學,首先就需要理解這些思想論爭對于文學的特殊價值。

    2019-05-06

  • 科幻作品中的世界建構

      想象不可想象的世界,并以文字的形式再現它,讓萬千讀者相信它理解它,這是科幻小說的使命,也是科幻小說中世界建構的藝術價值所在。

    2019-05-01

  • 余亮:時代轉型與勞動美學

      1949年建立的社會主義新中國,以工農聯(lián)盟為基礎,重視創(chuàng)造發(fā)揚以工農為主體的文化事業(yè),鼓勵工人寫作、鼓勵知識分子書寫工業(yè)生活便是其中重要一環(huán)。

    2019-05-01

  • 高昌:啊,新詩!

      “五四”運動前后,新詩應運而生。

    2019-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