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交流融通中構建散文理論話語體系
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中強調,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一要體現繼承性、民族性,二要體現原創(chuàng)性、時代性,三要體現系統(tǒng)性、專業(yè)性。
關鍵詞:  散文理論2021-03-03
-
以精品傳達時代力量和人民心聲
2019年3月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的文化藝術界、社會科學界委員時強調,要堅定文化自信、把握時代脈搏、聆聽時代聲音,堅持與時代同步伐、以人民為中心、以精品奉獻人民、用明德引領風尚。
-
中國當代美學話語體系建設路徑
在中國,美學作為一門20世紀初從西方引進的人文學科,在20世紀上半葉雖然有一些成就,但總體上說,還沒有形成系統(tǒng)的美學學科理論。
關鍵詞:  當代美學2021-03-02
-
論中國學者詩學建構的努力——從朱光潛、錢鍾書說起
摘要:詩學是關于詩或文學具普遍性的理論探討,就像物理學是關于自然事物具普遍性的理論探討一樣。
-
《中國現當代文學制度史》緒言
美國批評家杰弗里·J.威廉斯在《文學制度》一書的“引言”中說:“從各種意義上說,制度產生了我們所稱的文學,或更恰當地說,文學問題與我們的制度實踐和制度定位是密不可分的。
-
中國當代文學現實主義敘事傳統(tǒng)的建構及其意義
中國當代文學總體上走的是一條現實主義的道路,從文學發(fā)展的主潮上看現實主義更是占有著重要的地位,其敘事傳統(tǒng)也在不斷建構之中。
-
西方文論與中國文論的錯位對話
有西方學者認為,中國沒有文學理論。
-
讓理論與批評重新結合
文學理論是對文學作品創(chuàng)作規(guī)律的總結,是對文學作品內在價值的理性思考,是圍繞文學文本意義的系統(tǒng)化闡釋體系。
-
書寫人類發(fā)展史上的偉大傳奇
內容提要 中國脫貧攻堅任務之艱、規(guī)模之大、成效之巨、影響之深前所未有,是人類減貧史上前所未有的偉大實踐。
關鍵詞:  脫貧攻堅2021-02-22
-
現實生活為中華詩詞注入新活力
創(chuàng)新,一直是中國文化的使命。
-
從“西學東漸”到“中學西傳”
西方文論的中國問題研究不僅需在知識論上進行知識體系和話語體系的中西平行比較研究和淵源、流傳的影響研究,還需從認識論上破解因不對等對話而導致的不同文論主體對待他者文論的態(tài)度、立場、策略與方法問題。
-
文藝評論的時代要求
文化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中具有戰(zhàn)略地位。
關鍵詞:  文藝評論2021-02-10
-
?大力倡導文藝評論說真話、講道理
文藝評論是文藝事業(yè)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引導和推動文藝創(chuàng)作的重要力量。
-
談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第十四個五年規(guī)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明確提出,到2035年,我國將建成文化強國、教育強國、人才強國、體育強國、健康中國。
關鍵詞:  文化強國2021-02-08
-
“文學倫理學批評研究”管窺
文學倫理學批評學派給學界建構了一個旨深意遠的文學理論體系。
-
述而不作:中國闡釋學的一個早期命題
“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是先秦時期孔子在《論語·述而》中提出的一個重要且完整的古典闡釋學命題。
關鍵詞:  闡釋學2021-02-04
-
“中國文學闡釋學”建構略談
近年來,“闡釋學”在中國學界成為一個出現頻率很高的“熱詞”,建立“中國闡釋學”的倡議被重新提起。
-
深刻把握文化強國的科學內涵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站在黨和國家事業(yè)發(fā)展的全局高度,明確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還專門用一個章節(jié)“繁榮發(fā)展文化事業(yè)和文化產業(yè),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對實現這一戰(zhàn)略目標作出全面部署,這是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以來,黨中央首次明確建成文化強國的具體時間表,標志著我們黨對文化建設重要地位及其規(guī)律認識的深化,為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推動建成文化強國提出了行動指南,為我們深刻認識新時代文化建設新使命、創(chuàng)造中華文化新輝煌明確了前進方向。
關鍵詞:  文化強國2021-02-01
-
選擇的機制與詩詞的精品
當代詩詞創(chuàng)作從20世紀80年代以來進入了復興的局面。
-
從“名”與“邏各斯”看中西文化精神
內容提要 在中西詩學文化比較研究中,“道與邏各斯”框架可謂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