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吳中杰:魯迅畫論
魯迅從小喜愛圖畫,年既老而不衰。
-
汪曾祺小說評價中的圣俗問題
摘要:在汪曾祺小說評價史上,出現(xiàn)了大量圍繞圣俗問題展開的研究,這與作家筆下出現(xiàn)的寺廟和僧尼形象密切相關(guān)。
-
王元化:以生命證悟獨立精神的思想者
1987年,吳琦幸和王元化(左)在清園合影 啟功給吳琦幸的回信 《王元化傳》(上海教育出版社2020年11月)出版后,不少讀者和朋友問我,為老師作傳,你會不會覺得有某種困難?作為學生,你對老師的評價總會有些私誼在其中,而傳記是對人一生的評價,你是否能夠做到真實和客觀? 這個問題非常重要,回答起來也有一定的難度,但確實是很多讀者關(guān)心的問題。
-
王家新:作為“同時代人”的杜甫
杜甫再次來到我們這一代詩人中間并成為我們的“同時代人”,這大概應是上個世紀 90 年代前后的事, 這就像馮至在“七七事變”后攜家人隨校從上海輾轉(zhuǎn)內(nèi)遷, 在顛沛流離的路上發(fā)現(xiàn)了杜甫一樣。
-
沈衛(wèi)榮:陳寅恪與佛教和西域語文學研究
一 1923年,還在歐洲留學的陳寅?。?890—1969)給妹妹寫信說: 西藏文大藏經(jīng),多龍樹馬鳴著作而中國未譯者。
關(guān)鍵詞:  陳寅恪2021-01-08
-
胡智鋒:紀念夏衍誕辰一百二十周年
原標題:紀念夏公——寫在夏衍誕辰一百二十周年之際 晚年夏衍 2020年是夏衍先生誕辰120周年。
-
馮至與里爾克及其詩歌之翻譯
馮至是詩人,也是翻譯大家,他一生譯述豐碩,其中有歌德、席勒、海涅、里爾克、格奧爾格等,相比而言,在這些譯作中,里爾克的分量并不算多,但影響甚大。
-
汪曾祺讀“聊齋”:孤憤,還是有所思?
原標題:孤憤,還是有所思?——論汪曾祺從《聊齋志異》翻出的“新義 摘要:《聊齋志異》有義理有詩情,既純正又瀟灑,但重心還是落在義理之純正上,被一股落拓名場的怨氣所貫注,成為一部“孤憤之書”。
-
劉衛(wèi)國:朱自清日記中的細節(jié)與真實
朱自清有記日記的習慣,其留存的日記,后被其子朱喬森整理,作為《朱自清全集》第9卷和第10卷出版。
-
陶淵明的底色和他的五次出仕
我們今天談論陶淵明,每每簡單地將其視為隱士。
-
費孝通:破繭欲飛舞 行行重行行
費孝通,20世紀中國享有國際聲譽的卓越學者。
關(guān)鍵詞:  費孝通2021-01-02
-
孫郁:晚年魯迅文本的“墨學”之影
摘要:魯迅左轉(zhuǎn)之后,作品里借用了某些墨學資源。
-
嚴家炎:中國文化的精神出路
中國文化,如果從軒轅黃帝時算起,已經(jīng)有 6350 年左右。
-
瞿秋白與俄羅斯文學
今年是著名文學家瞿秋白逝世85周年。
-
尚有風雞酒一壺——汪曾祺的舊體詩
汪曾祺的文名,起于西南聯(lián)大、起于詩。
-
范仲淹與北宋時代
《范仲淹全集》范仲淹 撰李勇先 劉 琳 王蓉貴 點校中華書局 李勇先、劉琳、王蓉貴點校的《范仲淹全集》由中華書局出版了。
-
李商隱:詩在巴山蜀水中
在李商隱走上詩壇之前,陳子昂、李白、杜甫、王維、孟浩然、白居易、韓愈、李賀等都以自己獨特的藝術(shù)創(chuàng)作稱譽詩壇,形成了初唐、盛唐、中唐詩歌創(chuàng)作的高峰。
-
張愛玲的最后一個小說創(chuàng)作時期(上)
《紙短情長:張愛玲往來書信集Ⅰ》《書不盡言:張愛玲往來書信集Ⅱ》,宋以朗編 / 馮睎乾整理,皇冠文化出版社2020年9月出版 張愛玲的短篇小說《色,戒》《浮花浪蕊》和《相見歡》分別于1978年1月、7月和12月發(fā)表在《皇冠》雜志上,后收入1983年6月出版的《惘然記》。
關(guān)鍵詞:  張愛玲2020-12-28
-
周立民:巴金與法斯特事件
1986年下半年,風燭殘年的巴金抱病完成四十萬字的《隨想錄》,如釋重負。
-
羅鷺:論王士禛與清代元詩學的興起
《四庫全書總目》說:“當我朝開國之初,人皆厭明代王、李之膚廓,鐘、譚之纖仄,于是談詩者競尚宋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