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器物非金玉 品潔自生華
過了臘八之后,年味兒逐漸濃厚了起來。
2023-01-10
-
塵土滿衣襟 頭骨如鐵堅
楊維禎,字廉夫,號鐵崖,元末文學家、書法家,晚年隱居松江胥浦(今屬金山),與陸居仁、錢惟善并稱為“三高士”。
2023-01-10
-
人生短促,何以長存
《古詩十九首》最早著錄于南朝昭明太子蕭統(tǒng)所編的《文選》,在跨越千年歷史長河、經(jīng)受風霜歲月洗禮后,沉淀為橫縱古今、經(jīng)久不衰的傳世之作。
關(guān)鍵詞:  《古詩十九首》2023-01-10
-
古代筆記里真實的靳輔和陳潢
最近《天下長河》熱播,盡管對這部標榜為歷史正劇的電視連續(xù)劇,包括筆者在內(nèi)的很多人都發(fā)現(xiàn)了一些不符合史實之處,但不可否認的是,這部劇確實是近年來歷史劇的精品之作。
2023-01-09
-
早期中國文學中的極美與極丑
美與丑是人們在日常生活、藝術(shù)品鑒中都廣泛使用的一對概念。
2023-01-09
-
宋朝的遠洋貿(mào)易嘛…… 有點兒美食在船上
明朝三保太監(jiān)鄭和下西洋留下的航海圖,這是中國現(xiàn)存最早的航海圖 南宋時期,800多年前,有一艘30米長、9米寬的大型木帆船,滿載著瓷器、漆器、玉器、銅器、金器、銀器和絲綢,總共至少18萬件貨物,從福建泉州起航,要做遠洋貿(mào)易。
2023-01-09
-
陳眉公其人——《陳繼儒全集》讀記
眉公,是陳繼儒的號。
2023-01-06
-
故紙出新知,健筆成信史
武漢大學陳建軍教授長期致力于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料研究,其新近由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印行的《故紙新知:現(xiàn)代文壇史料考釋》(以下簡稱《故紙新知》),所收39篇文章,基本上都是以現(xiàn)代文學史料的鉤沉與考釋為主,可以視為其2015年出版的《撣塵錄:現(xiàn)代文壇史料考釋》(以下簡稱《撣塵錄》)的“姊妹著作”。
2023-01-06
-
回憶錄為何成群地來?
原標題:組織制作記憶 ——關(guān)于新時期老作家回憶錄寫作的文學機制考察 老作家的回憶錄寫作是新時期非常突出的文學現(xiàn)象,許多成名于現(xiàn)代文學場中的重要作家都在這一時期寫作了回憶性的作品,形成一股文學潮流。
2023-01-06
-
從日記看陸寶忠眼中的晚清危局
陸寶忠(1850—1908),字伯葵,號定廬,江蘇太倉人。
-
黃桃走紅,白桃呢?
民國上海泰豐食品罐頭公司廣告 “小時候發(fā)燒感冒,媽媽就會給我買黃桃罐頭”。
2023-01-05
-
歲晚溫柔是錫奴
古人在漫長的寒冬歲月中,逐漸學會了如何與寒冬和平共處,即便是在冬日里也能獲得舒適的溫暖。
2023-01-04
-
顧炎武為什么能提出“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句愛國名言可謂家喻戶曉、影響深遠,其源于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顧炎武的《日知錄·正始》。
關(guān)鍵詞:  顧炎武2023-01-03
-
功名只向馬上取 真是英雄一丈夫
英雄主義和理想主義是古代邊塞詩的要義。
2023-01-03
-
從金克木先生筆下的“野狐談”說起
2022年上半年,封控在家?guī)讉€月,真是罕有的經(jīng)歷。
關(guān)鍵詞:  金克木2023-01-03
-
才華橫溢的歐陽修
歐陽修(1007—1072年),字永叔,號醉翁,晚年更號六一居士,北宋吉州廬陵(今江西省永豐縣沙溪)人。
關(guān)鍵詞:  歐陽修2022-12-30
-
圍爐煮茶不宜“向后看”
在大城市的年輕群體中,“圍爐煮茶”突然成了“新晉網(wǎng)紅”,風靡起來。
2022-12-29
-
劉海燕:老一代學人的精神氣象
新時期文學以來,河南文壇上的“三套車”——孫廣舉(孫蓀)、劉思謙、魯樞元,都曾引領(lǐng)時代人文精神和文學理想的潮頭,深深影響了幾代讀者,這影響還將在時光中持續(xù)。
2022-12-28
-
洞仙與詩神:中國古典文學中的天臺山
“盤松國清道,九里天摸睹。
2022-12-27
-
開啟中國現(xiàn)代出版事業(yè)的商務印書館
125年前,幾位排字工人在上海創(chuàng)業(yè),辦起一家印刷作坊。
2022-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