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曾壽日記“褶皺”里的桐城派
陳曾壽(1878-1949),湖北浠水人,近現(xiàn)代著名詩人、詞人,與陳三立(1853-1937)、陳衍(1856-1937)并稱為“海內(nèi)三陳”。
2024-02-22
-
西北聯(lián)大與抗戰(zhàn)文學研究的新視野
西北聯(lián)合大學學生在校名影壁前合影。
2024-02-22
-
蕭躍華:孫犁的佚文
姜德明先生珍藏的名家翰墨,我大多有幸飽覽,都是令文人墨跡收藏愛好者眼睛發(fā)亮的名字——郭沫若、茅盾、巴金、胡愈之、曹靖華、夏衍、孫用、趙景深、聶紺弩、張友鸞、馮至、樓適夷、廖沫沙、王冶秋、張允和、艾青、季羨林…… 2017年9月14日,姜先生從抽屜拿出一個舊信封,抽出折疊的信紙對我說:“這是孫犁沒發(fā)表的稿子。
2024-02-22
-
汪曾祺替人代筆
在西南聯(lián)大讀書時,汪曾祺因為文章寫得好,常替人代筆。
2024-02-22
-
《圍城》里的信函書寫
《圍城》里的信函書寫,細細尋按,共有十一處,有的一處一函,有的一處兩函。
2024-02-21
-
周松芳:顧頡剛廣州宴游記
著名史學家顧頡剛曾自謂其流連詩酒,很多是出于工作需要,比如1944年在重慶時,每月四千元的《文史雜志》主編費,便基本用于跟作者在餐館見面談稿子了。
2024-02-20
-
魯迅“抄書”,使他取得巨大成就
天下文章一大抄,是一句流傳甚廣的俗語。
2024-02-20
-
皮名舉的博士論文
汪曾祺在他那篇回憶西南聯(lián)大生活的著名文章中提到過一個有趣的細節(jié):他在“西洋通史”課上提交了一張規(guī)定的馬其頓國地圖作為作業(yè),老師看后批了兩行字:“閣下之地圖美術(shù)價值甚高,科學價值全無。
2024-02-20
-
末代洋帝師
溥儀(左三)、溥杰(右二)和婉容的弟弟潤麒(右一)打完網(wǎng)球后,在紫禁城御花園閣樓二層與帝師莊士敦(左四)合影。
2024-02-20
-
百年幾何事 人生一卷詩——蘇步青的詩情與詩思
從志學之年到耄耋之年,數(shù)學泰斗蘇步青一生創(chuàng)作了數(shù)百首詩詞。
2024-02-19
-
編輯《藝苑掇英》的日子
上世紀七十年代,上海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下文簡稱“人美”)復社,在上海美術(shù)館工作兩年多的我又調(diào)回人美。
2024-02-19
-
勇于擔當?shù)牟逃裣?/a>
一九八六年的鳳凰文藝出版社文學編輯部。
2024-02-19
-
陳漱渝:關(guān)于“隨筆”的隨筆
有一本非常有名的雜志叫《隨筆》,一九七九年創(chuàng)刊,至今已出二百六十多期,享有“南有《隨筆》,北有《讀書》”的美譽。
2024-02-18
-
楊憲益先生的詩、酒、情
“卅載辛勤真譯匠,半生漂泊假洋人。
2024-02-18
-
周松芳:譚延闿吃西餐
譚延闿的譚府菜,未必味甲民國,一定聲甲民國。
2024-02-18
-
雷鋒的六個春節(jié)
雷鋒盡管只度過了22個春節(jié),但是他卻深深扎根于一代代中國人的人生記憶中。
2024-02-18
-
愛因斯坦在上海
愛因斯坦在上海 曾經(jīng)在手機上刷到作家莫言的一個視頻,他說:“假如我得的是諾貝爾物理獎,你看我還會不會低調(diào),說不定我會非常張揚,因為這是我的發(fā)現(xiàn),已經(jīng)被實驗證明,這個定理就存在,存在宇宙里面,誰如不服你也來一個……”莫言的這段話,不由讓我想起了與上海有過兩次相遇的愛因斯坦。
2024-02-08
-
老舍盼過年
作家老舍小時候家里情況并不好,他回憶說平時就是吃苞米面餅子、小米飯,連面食也吃不到,更不要說肉食了。
2024-02-08
-
梁漱溟過年不休息
1936年除夕將至,眾人都計劃著和家人如何過一個開心快樂的團圓年,可梁漱溟此時卻放棄與家人團聚的機會,從北平出發(fā),只身前往廣州作講演。
2024-02-08
-
中國年里的多彩魯迅
甲辰龍年臨近,江南好多鄉(xiāng)鎮(zhèn)村落的大小曬場上碼起一排排年糕、麻糍,農(nóng)戶家屋前院內(nèi)掛著臘味,各大老字號年貨店外,新老顧客在春寒料峭中裹著厚外套排起了長隊,久違的熱鬧年味又濃起來了。
2024-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