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由體詩歌的開拓者
1 作為家中次子,沃爾特·惠特曼和父親同名,但在一個子女眾多家境一般的普通家庭中并沒有被特別寵愛,也沒有獲得更多關心和照顧,注定野蠻生長。
關鍵詞:  惠特曼2019-11-09
-
“荒謬”的加繆,“局外人”的加繆,鄉(xiāng)愁濃烈的加繆
1935年5月,22歲的阿爾貝·加繆(1913-1960)打開了一個方格本,寫下了他對逝去的貧困的鄉(xiāng)愁、兒子對于母親的情感、潛伏的記憶和童年的材質(zhì)的感想,環(huán)境轉(zhuǎn)換之后,他仍心存感激,并感到良心不安。
關鍵詞:  加繆2019-11-07
-
加藤周一《羊之歌》:邏輯與詩性的結(jié)合
加藤周一 加藤周一先生是評論家、小說家,同時也是一名研究血液學的醫(yī)學專家。
關鍵詞:  加藤周一2019-11-06
-
紀念海明威誕辰120周年:從生存態(tài)度里找到文學態(tài)度
海明威 對歐內(nèi)斯特·海明威而言,生活做派也許遠比文學風格更重要。
關鍵詞:  海明威2019-11-06
-
詩人阿多尼斯:中國人已是我詩歌想象的一部分
“沒有哪道光,能跟母親臉上泛起的光媲美——如果你懂得如何欣賞它……詩篇是一個女人,其身上的每一個點都是一塊宇宙的刺青。
-
聽馬悅?cè)徽勚袊膶W
馬悅?cè)辉谄鋾S接受本文作者的采訪 馬悅?cè)坏摹八拇ㄇ榻Y(jié)” 10月18日,我在網(wǎng)上獲悉諾貝爾文學獎18位終身評委之一,也是唯一精通漢語的著名漢學家、瑞典皇家學院院士馬悅?cè)幌壬谒沟赂鐮柲κ攀?,享?5歲。
關鍵詞:  馬悅?cè)?/a>2019-11-04
-
詩人高橋睦郎:以文字之力超越暴力
如果一個人的童年充斥著孤獨和暴力,成長過程中又多次與死亡擦肩而過,他會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日本當代著名詩人、作家、批評家高橋睦郎給出的答案是,以文字的力量超越暴力。
關鍵詞:  高橋睦郎2019-11-03
-
詩人高橋睦郎:穿越暴力與死亡,擁抱晚霞和愛
如果一個人的童年充斥著孤獨和暴力,成長過程中又多次與死亡擦肩而過,他會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日本當代著名詩人、作家、批評家高橋睦郎給出的答案是,以文字的力量超越暴力。
-
牛津大學的院長肖像
英國著名作家C.P.斯諾活躍于上世紀40-70年代,是一個老派小說家,或者說是一個與幾十年來的現(xiàn)代主義實驗無緣,而是用老老實實的風格講老老實實故事的人。
關鍵詞:  C.P.斯諾2019-10-31
-
喬治·愛略特與中國
喬治·艾略特 喬治·愛略特是最早被翻譯并介紹至中國的英國女作家之一,自1907年至今已經(jīng)歷110余年。
關鍵詞:  喬治·愛略特2019-10-31
-
裘帕·拉希莉:我成長在羅得島,一個我從未真正知道的地方
【編者按】本文為《紐約客》對普利策文學獎獲獎者、印度裔美國女作家裘帕·拉希莉進行的專訪,由周思翻譯。
關鍵詞:  裘帕·拉希莉2019-10-31
-
翁達杰:這幾年我一直在寫小說,但我希望能回到詩歌
如果說英國作家邁克爾·翁達杰給中國讀者留下哪些印象深刻的作品,《英國病人》一定是其中最知名的一本——此書甫一問世,在全球暢銷,改編成電影后更是拿下當年9座奧斯卡獎項。
關鍵詞:  翁達杰2019-10-29
-
誰是那個真正的莎士比亞?
《莎士比亞》[英]尼克·格魯姆 文 皮埃羅 圖 傅光明 楊冀 譯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出版 今天,莎士比亞被世界各地的人們演出著、閱讀著和學習著。
關鍵詞:  莎士比亞2019-10-28
-
懷念馬悅?cè)幌壬?/a>
10月19日晚上,也即歐洲時間中午時分,我像往常一樣打開電腦準備處理來自國內(nèi)外的電子郵件,突然一封郵件躍入我的眼簾:那是來自我的瑞典朋友羅多弼教授的。
關鍵詞:  馬悅?cè)?/a>2019-10-28
-
美國詩人理查德·布勞提根:只有他的死,能讓我們墮落
本文為今年9月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布勞提根詩選》譯后記,原標題為《只有他的死,能讓我們墮落》。
關鍵詞:  布勞提根2019-10-28
-
《東京風格》作者都筑響一:工作真的干不下去了,就辭職好了
在日本文化圈,有一位獨行俠式的人物——都筑響一。
關鍵詞:  都筑響一2019-10-28
-
薩義德辦公室里的巴勒斯坦地圖
1998年“Nakba”紀念活動的重要儀式還包括老一輩難民向新一代移交象征家園的舊屋鑰匙。
關鍵詞:  薩義德2019-10-25
-
加藤周一《羊之歌》:對日本文化的冷靜審視
日本作家加藤周一于上世紀六十年代撰寫的散文體自傳《羊之歌》,被贊譽為“日語寫出的最美散文”,半個世紀內(nèi)重版達62次,不少日本中學和大學甚至將其列為必讀書目。
關鍵詞:  羊之歌2019-10-25
-
詩人胡安·阿拉維亞:誰是詩歌之敵
一件POLO衫,黑色太陽鏡,質(zhì)地分明的胡須,海風中揚起的中長卷發(fā),在“詩歌來到美術(shù)館”第六十一期的場刊上,胡安·阿拉維亞如同一位電影明星,而不似我們一般印象中的詩人。
關鍵詞:  胡安·阿拉維亞2019-10-25
-
“我沒有變成我應該成為的那個我”
2019年10月10日,瑞典文學院宣布將2019年諾貝爾文學獎授予奧地利作家彼得·漢德克。
關鍵詞:  彼得·漢德克2019-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