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鄭振鐸與《中國版畫史圖錄》
版本學(xué)家、散文家黃裳評價鄭振鐸(1898—1958)先生于抗日戰(zhàn)爭、“孤島”時期的上海,千方百計尋覓搜集中國古代版畫資料,潛心編輯出版的《中國版畫史圖錄》說:“這是一部開山之作,所收之富和印刷之精都是了不起的。
2023-07-17
-
二十世紀秋瑾文學(xué)形象的演化
秋瑾1907年7月15日在紹興就義后,百年來關(guān)于她的討論與敘述一直不曾停歇,評論家夏曉虹從二十世紀中國社會思潮視野論述秋瑾,在細致爬梳秋瑾史料的基礎(chǔ)上對秋瑾的經(jīng)歷、人生際遇、個性、思想、詩詞作品的流傳,以及形象的演化等進行了闡釋。
2023-07-14
-
葉文玲:“一本書主義”——憶丁玲
“一本書主義”,是丁玲先生的名言。
2023-07-14
-
“朗讀者”王智量
6月19日,是王智量先生的生日,巧得很,陽歷和陰歷生日重疊在一起。
2023-07-13
-
李大釗在京居所補遺
自1916年7月11日離滬赴京創(chuàng)辦《晨鐘報》,到1927年4月28日被反動勢力殺害,李大釗人生最后十余年主要是在北京度過的。
2023-07-13
-
潘柳黛得罪張愛玲
潘柳黛是一位頗有才華的女作家,因為才華出眾,她曾與張愛玲、蘇青、關(guān)露并稱為民國文壇的四大才女。
2023-07-13
-
金克木的一次考試
20世紀70年代中期,恢復(fù)高考制度之前,“臭老九”說法還存續(xù)的時候,有天夜里,金克木接到通知,讓他到一間教室里去。
2023-07-13
-
黃永玉:多少老友的影子從眼前走過,走在最后的一個是我
編者按:2023年6月13日,著名畫家、作家黃永玉先生逝世。
2023-07-13
-
東西之間:“從震旦到復(fù)旦”前后的南從周
作為馬相伯(1840-1939)的對立面,法籍傳教士南從周(Félix PERRIN)在“從震旦到復(fù)旦”的歷史敘述中,長期以來多被描述成一個“西方民族主義者”,“長期仰仗西方教會”甚至“西方中心主義者”。
2023-07-12
-
王西彥與《正氣日報》副刊
1944年秋,駐留江西贛州的王西彥成為《正氣日報》副刊編輯,盡管只持續(xù)了數(shù)月,但他常與作者、讀者交流,邀約并刊出不少名人稿,也有兩篇自作長文登載,對此加以梳理和剖析有助于豐富相關(guān)領(lǐng)域的研究。
2023-07-12
-
這應(yīng)該就是緞庫胡同后身八號
緞庫胡同后身八號。
2023-07-11
-
傅璇琮先生的理想文學(xué)史
我猜想,他心中想象的理想的文學(xué)史著作,一定不僅是丹納《藝術(shù)哲學(xué)》這樣的著作,也應(yīng)該包括了諸如勃蘭兌斯“十九世紀文學(xué)主潮”那樣的系列性、大部頭的著作。
2023-07-11
-
胡適關(guān)于《三國演義》的幾點解說
回想“五四”時期,幾乎所有的傳統(tǒng)觀念都受到了重新審視。
2023-07-11
-
束沛德憶任溶溶:純真寬厚,永遠懷有赤子之心
2022年9月22日,翻譯家、兒童文學(xué)作家任溶溶先生在滬離世。
2023-07-11
-
孟慶澍:魯迅小說中的“次級文本”
在現(xiàn)代中國作家中,魯迅無疑是被研究得最充分、最深入的一個,但這并不意味著他的所有作品都得到了同樣的重視和闡發(fā)。
2023-07-10
-
季羨林先生與敦煌吐魯番學(xué)
季羨林(1911—2009),字希逋,山東臨清人。
2023-07-10
-
萬荷堂暢想詩猶在云天
李延聲所作黃永玉先生畫像 2023年6月13日,一代大師黃永玉駕鶴西去,享年99歲。
2023-07-10
-
綠茶:我對書房充滿好奇
編者按:書評人綠茶對作家書房情有獨鐘,過去幾年間,他走訪數(shù)十位中國當(dāng)代文化名家,圍繞讀書與藏書展開了深度對談。
2023-07-10
-
李克曼四十年前對錢鍾書的評價
錢先生筆譯李克曼語 錢先生節(jié)鈔李克曼文章 西蒙·萊斯(Simon Leys,1935-2014)是皮埃爾·里克曼斯的筆名,中文名李克曼,比利時人,學(xué)者、作家、政論家,小錢鍾書二十五歲。
2023-07-07
-
一部開創(chuàng)性的兒童報紙史籍
兒童報紙起源于清末民初,在上世紀三十年代逐步發(fā)展。
2023-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