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永遠39歲的嵇康
《笑傲江湖》中,曲洋與劉正風因音樂而相知,因相知而惹出禍事以致雙雙赴死。
-
他筆下的人物都是真摯的——兼說《孫犁年譜》
《孫犁年譜》最近由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我覺得心頭無比輕松。
-
古文字學家陳夢家的河南情緣
2019年底,著名古文字學家、考古學家、詩人陳夢家1959年寫作的豫劇《紅日》手稿突然亮相上海朵云軒秋季藝術品拍賣會,最終以74.75萬元的價格成交。
2022-09-30
-
第一位進入陜北紅區(qū)的女作家
1936年9月,丁玲從上海登上西行的列車,到達西安,決心投奔陜北紅色根據(jù)地,尋找一個革命作家的精神歸宿。
關鍵詞:  丁玲2022-09-30
-
張清華:鄭敏先生二三事
一 2021年末的一天,我正在去南京的高鐵上,忽然接到鄭敏先生的女兒——詩人童蔚的電話,她告訴我說,老太太可能就是這一兩天的事情了,讓我與師大文學院說一下。
2022-09-29
-
劉漢俊:孔子的天空
山水造神化圣,天地鐘靈毓秀。
2022-09-28
-
沈從文在“京海之爭”中的真實意圖重辨
1933年10月沈從文以一篇《文學者的態(tài)度》拉開了“京海之爭”的序幕,之后他又相繼發(fā)表《論“海派”》《關于“海派”》兩篇文章,再次對自己的觀點進行闡釋。
關鍵詞:  沈從文2022-09-27
-
鐘桂松:作為翻譯家的豐子愷
《源氏物語》引歌 豐子愷 眾所周知,豐子愷先生(1898-1975)是一位著名的漫畫家,他創(chuàng)作了大量反映社會現(xiàn)實的作品,尤其是那些展示兒童純真天性、同情窮苦人民生活的漫畫,“一片片的落英都含著人間的情味”,滋潤了一代又一代讀者的心靈。
-
啟功:“境愈高時言愈淺”
啟功先生是一位不可多得的詩、書、畫兼擅的通才,尤其在詩詞方面,先生傾注心力頗多,即便晚年書名大盛,仍然自稱“書不如畫,畫不如詩”。
2022-09-26
-
馮至:儒家知識分子的底色
盡管從馮至先生的作品中,可以清晰窺見西方存在主義哲學與中國道家“逍遙”哲學的痕跡,但他畢生希望研究與書寫的杜甫、伍子胥等人,又是儒家“治國平天下”的入世哲學的代表性人物。
2022-09-23
-
何謂阿Q的“行狀”?——兼談如何讀懂魯迅
多年以前,我第一次閱讀《阿Q正傳》,遇見在小說中先后出現(xiàn)5次的“行狀”一詞,感覺有些陌生和奇異,根據(jù)上下文,大致推測是行為、事跡之意,當時沒有深究。
2022-09-22
-
岑參:駿馬長鳴北風起
在唐代星光熠熠的詩壇上,岑參是頗為另類的一顆星。
-
杜甫人生中的“迎難而上”
今年是杜甫誕辰1310年。
2022-09-19
-
季劍青:現(xiàn)代學術史上的趙元任
趙元任是中國現(xiàn)代語言學的奠基人,他最早運用現(xiàn)代的科學的學術方法,對現(xiàn)代漢語,從多方面展開了深入而系統(tǒng)的研究,取得了豐碩的開創(chuàng)性的成果,在海內外享有崇高的聲望。
關鍵詞:  趙元任2022-09-16
-
“動態(tài)思想”視野下的魯迅
一 “噬尾蛇型”學者的魯迅 西方學者以賽亞·伯林曾經(jīng)將學者分為“狐貍型”和“刺猬型”兩類,這一分類得到很多人的認可。
-
朱光潛:提升文學的趣味和境界
今年是一代美學大師朱光潛先生誕辰125周年。
-
“年輕的神”不相信愛情
詩集《預言》是何其芳詩歌創(chuàng)作的代表作,亦是20世紀30年代中國文壇的一大收獲。
關鍵詞:  何其芳2022-09-13
-
楊憲益的最后十年:翻譯家的“信·達·雅”
如果說翻譯工作講求“信、達、雅”,那么楊憲益的人生也可以用“信、達、雅”來形容,信是對祖國的信仰,達是對生活的達觀,雅則是對翻譯工作精益求精的追求。
-
黃德海:金克木的觀星歲月
金克木有一樣極強的能力,凡有所學,立刻便能放入實行中鞏固和檢驗。
關鍵詞:  金克木2022-09-07
-
“笳吹弦誦在春城”——記西南聯(lián)大時期的袁可嘉
2021年有一部紀實電影《九零后》,引起了我的關注。
關鍵詞:  袁可嘉西南聯(lián)大2022-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