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貫休:五泄唐詩知多少
貫休是唐詩愛好者很熟悉、很喜歡的一個文人。
2023-04-11
-
早于孔子出現的儒者
儒者群體的誕生,甚至儒的概念的形成,在中國歷史上,無論如何都是一次非常重要的文化事件。
2023-04-11
-
沈約與鐘嶸詩學思想的異同離合
唐人李延壽在《南史》中提到梁代詩論家鐘嶸曾向沈約求譽而遭拒,因此在撰著《詩品》時將他與并世詩人相較,指出“于時謝朓未遒,江淹才盡,范云名級又微,故稱獨步”,言外頗有“時無英雄,使豎子成名”的意味,借此來報復當初所遭受的冷淡待遇。
-
《文心雕龍》,一場世出世間的擺渡
一 如果說亞里士多德的《詩學》是西方首部詩學論著,那么在中國,公認能與之比肩的只有文章學巨著《文心雕龍》了。
2023-04-10
-
《隨園詩話》的現代性
演講人:張寅彭 演講地點:上海大學文學院網絡課堂 演講時間:2023年3月 本次講座旨在探討清代袁枚《隨園詩話》的現代性。
關鍵詞:  傳統(tǒng)文化2023-04-08
-
水中望月:我們如何看待過去的人和事
編者按:帝王、將相、英雄、美人、高士、才子——在這些帶有“刻板印象”的頭銜之下,是和我們一樣有溫度的人。
2023-04-07
-
科舉考場內外的唐詩
王維《送綦毋潛落第還鄉(xiāng)》 圣代無隱者,英靈盡來歸。
-
宋人過清明——“又見漢宮傳燭,飛煙五侯宅”
應天長 周邦彥 條風布暖,霏霧弄晴,池臺遍滿春色。
2023-04-04
-
今天我們該如何慎終追遠
編者按:“慎終追遠”是中華傳統(tǒng)美德。
2023-04-04
-
清明節(jié),跟著古人來一場蹴鞠大戰(zhàn)吧!
清明,二十四節(jié)氣之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
2023-04-04
-
又至春風啜茗時
北京人愛喝茶,北京城里茶莊也真不少。
2023-04-04
-
明末清初地域文學的繁榮與知識人的“在地化”
傳統(tǒng)文學發(fā)展的一個重要趨勢,是作家地域意識的出現與地域文學的興起。
關鍵詞:  古典文學2023-04-04
-
中國近代新教育的開端——晚清同文三館啟示錄
所謂“同文三館”(本文沿用了“同文三館”這個說法。
關鍵詞:  近代人文2023-04-04
-
一百多年前,最時髦的事是去逛動物園
編者按:近日,北京日報出版社出版了趙省偉、孫魏著《西洋鏡:1909,北京動物園》一書,全書由《京師博覽園》相冊、《農事試驗場全景》相冊、附錄三部分組成,共收錄百余張晚清民國時期的歷史圖片,生動呈現了百年前北京動物園的歷史風貌,全面展現了農事試驗場開放之初的盛況,頗有閱讀興味與參考價值。
2023-04-04
-
何以為君子
得知南粵有一道菜名曰“禮云子”,我不禁莞爾,這是《論語·八佾》中的句子:“禮云禮云,玉帛云乎哉?”孔子說,禮呀禮呀,只是指玉帛之類的禮器嗎?他用反問的語氣說明,“禮”不僅只是指“玉帛”(玉器和絲織品,古時候國與國之間交往常常以此為禮物),禮樂的根本在于敬、在于和,在于一種君子之道。
關鍵詞:  《論語》傳統(tǒng)文化2023-04-03
-
莊子“三言”新說
寓言、重言、卮言,是《莊子》的基本言說方式。
關鍵詞:  《莊子》傳統(tǒng)文化2023-04-03
-
孔乙己為何總被誤讀?
“十日晴。
-
鄭板橋的十首“道情”京師傳唱不衰
道情,是中國傳統(tǒng)曲藝中的一個曲種。
關鍵詞:  鄭板橋2023-03-31
-
神醫(yī)扁鵲:他是一個人 還是一群人的代號?
2012年7月至2013年8月,考古工作者在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區(qū)天回鎮(zhèn)發(fā)掘了4座西漢墓,被稱作“老官山漢墓”。
2023-03-30
-
以郁為姓 揚芬芳和傳奇
郁,香草名,郁金香。
2023-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