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新生代散文”到“新散文”
改革開放給中國社會帶來了物質生活的極大豐富,也給每一個中國人帶來了日趨多樣化的精神生活選擇。
2024-06-26
-
書寫技術變革現(xiàn)實里人們的期許
現(xiàn)代化如離弦之箭,作者們在過去與未來、真實與虛構之間逡巡,追問新的時代條件下人和文學的變化。
2024-06-26
-
《石頭城》:房偉的短句法
近年來,房偉純文學創(chuàng)作的重要方面是抗戰(zhàn)題材書寫,從中短篇小說集《獵舌師》到最新長篇小說《石頭城》,形成了“房氏風格”的體系性書寫,表現(xiàn)為可靠的資料征引、豐盈的日常經(jīng)驗與豐盛的文學性,在同類寫作中開出了一條專業(yè)加細描的新型路子。
2024-06-26
-
后青春時代的遺失與尋回——李禎短篇小說印象
李禎的小說有著平靜的敘事語調(diào),低飽和度的色調(diào),在后青春時代的陰影里,反復打量自己和周圍,那些陌生人就像他在鏡子里的影像,邊緣有些模糊,與闊大的社會背景隱約融為一體。
2024-06-25
-
桫欏:為“后革命”時代“人的問題”找尋答案
柳青佚作《在曠野里》的發(fā)掘、發(fā)表和出版雖然只是剛發(fā)生不久的事,但似乎已經(jīng)構成了一個文學史“事件”。
2024-06-25
-
“縣城敘事”的精神原點:張楚小說《云落圖》讀記
熟悉張楚,源自他筆下的一座座冀東小城。
2024-06-25
-
鄭煜:片言只語話《淑女》
酣暢淋漓。
2024-06-25
-
以鐵人精神書寫新時代“鐵人”
崔英春多年來扎根油田,堅持書寫大慶石油人的大慶精神、鐵人精神。
2024-06-24
-
《石頭城》:抗戰(zhàn)中的個體命運書寫
抗戰(zhàn)題材小說興起的上世紀30年代,作家們的愛國意識和左翼文藝運動助力文藝轉變?yōu)椤拔淦鳌薄?/p>
2024-06-24
-
印象記:說說倪學禮
1 倪學禮很有才華,而且富有激情。
2024-06-24
-
《絕弈》:向上的階梯
當代人熱衷談論時代困境,但他們遇到的很多困境,其實有點像一百多年前英國作家埃德溫·A·艾勃特描述過的那個平面國里的困境。
2024-06-24
-
“九十年代詩學”的終結:個人化、歷史意識以及“倫理的詩學”
一 記得上次一行提出了當代詩壇的“絕境”一說,發(fā)射了一些比較猛烈的炮火,當時我因為別的原因沒有到場,如果到場,我也會給“九十年代詩學”補上一刀。
2024-06-24
-
《微不足道的一切》:人性的逼仄與敞開
或許與信河街早已成為作家哲貴的文學地標有關,他這部副標題被專門標明為“獻給我的父親”的中篇小說《微不足道的一切》(載《收獲》2024年第3期),所講述的,依然是發(fā)生在信河街的故事,其全部故事也都聚焦在了一個家庭的三代人之間。
2024-06-24
-
《幸福的種子》:找尋獨屬于個人記憶的故鄉(xiāng)和歸屬感
找尋獨屬于個人記憶的故鄉(xiāng)和歸屬感,是人們內(nèi)心最溫暖的存在。
2024-06-24
-
《有書香的地方》:閱讀是一樁國家大事
聶震寧新近出版的長篇紀實作品《有書香的地方:中國全民閱讀紀事》屬于中國作協(xié)重點作品扶持項目。
2024-06-24
-
《金翅魚之歌》:“魚道”也是生態(tài)保護和發(fā)展之道
蕾切爾·卡遜在《寂靜的春天》開篇就描繪了因為濫用殺蟲劑導致鳥類滅絕性死亡,原本百鳥諧鳴的春天被奇怪的寂靜所籠罩的恐怖場景。
2024-06-24
-
化煤為美,破解高污染產(chǎn)業(yè)生態(tài)轉型難題
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資源枯竭地區(qū)經(jīng)濟轉型發(fā)展是一篇大文章,實踐證明這篇文章完全可以做好”。
2024-06-24
-
《蘋果紅了》:書寫具有鮮明時代特色的人間世相
反映時代變遷,描繪普通人的精神新變,是新時代文藝工作者的創(chuàng)作旨歸。
2024-06-24
-
《江如練》:細說百里漓江
“余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
2024-06-23
-
《馱著魂靈的馬》:嚴酷的生存環(huán)境與人性的光輝相映襯
2021年5月,《小說月報》選載了娜仁高娃的短篇小說《馱著魂靈的馬》。
2024-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