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走的脊梁》:把光明打撈進凡人小事
終于讀完了《行走的脊梁》(濟南出版社)。
2024-04-23
-
《大象》:大象家園飄蕩著人類炊煙
不止是北上南歸,更是北上南歸的前世與今生。
2024-04-23
-
《登春臺》:從現(xiàn)實主義通向哲學況味
格非新作《登春臺》(譯林出版社)延續(xù)了《月落荒寺》都市書寫的抒情詩性,又呈現(xiàn)繁復的城鄉(xiāng)現(xiàn)實交互聯(lián)動。
2024-04-23
-
《念念平安》:心安處自有情意
最近新出的《念念平安》(湖南文藝出版社)是蘇枕書以書信形式寫成的散文集,延續(xù)了過往寫作中知性雅致的氣質與風格。
2024-04-23
-
《原野記憶書》:以詩性筆觸揭曉生活答案
生活的答案是什么?謝小靈用沉浸式敘事勾勒起一幅鄉(xiāng)野生活圖景,展現(xiàn)深陷生活泥沼的人們未知的命運,以詩性的筆觸為讀者揭曉生活的答案、生命原野的本色。
2024-04-23
-
《劍指蒼穹》:翔實記錄錢學森的航天歲月
一本優(yōu)秀的人物傳記,應當做到以下幾點:真實客觀、詳略得當、文筆流暢、生動有趣。
2024-04-23
-
麥家《人間信》:我們現(xiàn)在怎樣“看”父親
歷次思想文化運動的興起常伴隨著對家庭問題尤其是父子關系的思考,早在“五四”時期就曾涌現(xiàn)出許多對傳統(tǒng)家庭及“父親”身份的討論。
2024-04-23
-
沈念《歧園》:穿透歷史云層的人性溫情
作家沈念的中篇小說《歧園》于2024年首發(fā)于《十月》雜志第1期,一座空間不大的荒園,卻牽動著一段厚重而曲折的家族往昔,見證了一份跨越地域與文化疆界的真摯情誼,又在無聲的訴說中孕育未來的郁郁生機。
2024-04-23
-
寫出大時代的傳奇人生——讀海狼的商界傳奇?zhèn)饔浶≌f《征途》
為大時代中的風云人物、青年英才、商界翹楚、各路豪杰及奮進抗爭者樹碑立傳,是文學創(chuàng)作的一種基本且重要的價值追求。
2024-04-22
-
父愛如山:一支毛筆一條路
湯成難是我的同學,雖她本人不知。
2024-04-22
-
階層固化與勉強的自尊——關于王玉玨中篇小說《瞳距》
先后兩次認真地讀過王玉玨的中篇小說《瞳距》(載《收獲》雜志2024年第1期),掩卷沉思,無論如何都不能不為作家對階層固化現(xiàn)象的尖銳揭露而倍感震驚。
2024-04-22
-
《雪隱于雪》:將故事隱于故事之中
孫頻的中篇新作以一個詩性的標題《雪隱于雪》命名,個人以為直接來理解的話就是雪隱匿于雪中,即一片雪被其他雪所覆蓋或混同,使得某一特定的雪或雪的某一部分無法被單獨識別或區(qū)分。
2024-04-22
-
真誠地滌蕩精神——王彬彬“荒林拾葉”專欄觀察
2022—2023年,王彬彬教授在《鐘山》開設“荒林拾葉”專欄,書寫個人經歷感悟和對生命、人生的觀察反思。
2024-04-22
-
霍俊明:作為一種文體的“詩人散文”
在2024年1月12日的第36屆北京圖書訂貨會上,“詩人散文”叢書第四季(10種)與廣大讀者見面了。
2024-04-22
-
制定閱讀計劃,當閱讀成為閱讀本身
我相信每一個把閱讀當作興趣愛好的人,都會在閱讀量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對專業(yè)讀者的讀書方法感興趣。
2024-04-22
-
以中外互動視角觀察新文學的發(fā)生與發(fā)展
在中國新文學發(fā)生發(fā)展的歷史進程中,西方文學的影響是非常重要的動因,這在以往的文學史著述中已得到豐富的書寫。
2024-04-22
-
包倬:把阿尼卡作為一種方法
《十尋》《沉默》是包倬近期出版的兩本小說集,收錄的十三篇作品都是以阿尼卡這個地名為背景展開的,阿尼卡宛若一座橋梁,一頭伸向那個魔幻的、神秘的、古老的蠻荒山區(qū),另一頭連接著現(xiàn)代性席卷過的駁雜的、欲望化的、時尚的大城市。
2024-04-22
-
好散文的“越軌的筆致”
作為讀者,我喜歡有“越軌的筆致”的散文作品,那種不做庸常之言的作品。
2024-04-21
-
我們?yōu)槭裁醋x詩
在急促而零亂的當代生活中,寫詩與讀詩是必要的、不可或缺的嗎? 這是許多人經常藏在心中的一問。
2024-04-21
-
作為一種文體的“詩人散文”
花山文藝出版社“詩人散文”叢書第一季至第四季 在2024年1月12日的第36屆北京圖書訂貨會上,“詩人散文”叢書第四季(10種)與廣大讀者見面了。
2024-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