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讀塞林格:他最后的堡壘叫“天真”
作為一個著名的不讓別人給他寫傳記的作家,塞林格是份很好的實驗素材,讓你在上面記錄自己作為讀者的生平。
關鍵詞:  塞林格2020-01-08
-
蓋爾·瓊斯《諾亞·格拉斯之死》:小說是思考和表達感情的機器
蓋爾·瓊斯 蓋爾·瓊斯(Gail Jones,1955—)是澳大利亞當代著名作家,目前就職于西悉尼大學社會與寫作研究中心,教文學、電影與文化。
-
斯坦貝克《人鼠之間》:仍有人仰望星空
約翰·斯坦貝克在《憤怒的葡萄》中寫下:“不存過高的希望,就不會讓失望給搞垮。
-
“中國歷史和文化令我著迷”
阿里·哈吉里作品《陽光之路》中文版。
-
托卡爾丘克《云游》:尋求陌生的潛流
《云游》和隨后的《雅各書》相比于她大多數(shù)其他早期的作品,跨越了更多的領域和主題,也跨越了更長的時間維度。
-
中國現(xiàn)代文學在德語世界:文學中國與真實中國
一、知識界的守望:從聯(lián)邦德國時期的一本魯迅文集說起 1972年11月,28歲的西德作家布赫(Hans Christoph Buch,1944- )為他編譯成德語的魯迅作品集《論雷峰塔的倒掉:中國文學與革命文選》(Der Einsturz der Lei-feng-Pagoda: Essays über Literatur und Revolution in China)寫下后記,將魯迅同當時西歐左翼思潮席卷下最受敬重的社會型知識分子作家相較。
關鍵詞:  中國現(xiàn)代文學德語世界2019-12-28
-
虛構作品能見證奧斯維辛嗎?
虛構作品能見證奧斯維辛嗎?這幾乎是一個偽問題。
-
馬來西亞華語文學: 用中文書寫時代和家園變遷
近日,馬來西亞出版了已經(jīng)去世的華人作家云里風的紀念文集。
-
中國現(xiàn)代文學在德語世界:文學中國與真實中國
一、知識界的守望:從聯(lián)邦德國時期的一本魯迅文集說起 1972年11月,28歲的西德作家布赫(Hans Christoph Buch,1944- )為他編譯成德語的魯迅作品集《論雷峰塔的倒掉:中國文學與革命文選》(Der Einsturz der Lei-feng-Pagoda: Essays über Literatur und Revolution in China)寫下后記,將魯迅同當時西歐左翼思潮席卷下最受敬重的社會型知識分子作家相較。
關鍵詞:  中國現(xiàn)代文學德語世界文學比較文學2019-12-27
-
《82年生的金智英》:走出性別對立的陰影
《82年生的金智英》需要男性讀者嗎? “經(jīng)濟不景氣,高物價,惡劣的職場環(huán)境……其實人生中的各種苦難,誰都會面臨,無關性別,只是許多人不愿承認這點”,雖然這是韓國小說《82年生的金智英》作者趙南柱說的,但它藏在書中深處(簡體中文版145頁,以下引用頁數(shù)均指簡體版),不像書尾“作者的話”那樣顯眼易找(中文版還特意拎出來印在目錄前):“由衷期盼世上每一個女兒,都可以懷抱更遠大、更無限的夢想。
-
文學和國家:法國、印度和東德
【編者按】2019年10月,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哲學學會院士,美國哈佛大學“卡爾·福茲海默大學教授”、哈佛大學圖書館館長羅伯特·達恩頓(Robert Darnton)應邀在浙江大學進行了三場講座,題目分別為《地下書籍如何充斥舊制度法國圖書市場?》《數(shù)字化,民主化:圖書館與書籍的未來》《文學和國家:十八世紀的法國,十九世紀的印度和二十世紀的東德》。
-
《82年生的金智英》是一部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嗎?
毋庸置疑,《82年生的金智英》是一部“大熱”的小說,輿論場中的相關討論,至今仍未平息。
關鍵詞:  《82年生的金智英》趙南柱文學性2019-12-23
-
重繪夜與夢 創(chuàng)造精英流行詩
“傷口是花朵的溫床”出自皮扎尼克的一位阿根廷前輩安東尼奧·波契亞(Antonio Porchia)僅有的一冊詩集。
關鍵詞:  皮扎尼克2019-12-23
-
皮扎尼克之詩:是天才詩人,還是詞語的匠人
《夜的命名術:皮扎尼克詩合集》 (阿根廷)阿萊杭德娜·皮扎尼克 著 汪天艾 譯 作家出版社 2019年11月 重視詩歌中每一個詞語的“不可替代性” 皮扎尼克的詩歌體現(xiàn)著一種不斷向中心靠近的意愿和努力,并具備咒語的特質,是一種召喚,一種氛圍,會使人不由自主地走向她,走近她,在閱讀過程中體驗并認同她。
-
《簡·奧斯丁同款指南》:英國時尚史上的迷人歲月
Dress in the Age of Jane Austen:Regency Fashion Hilary Davidson Yale University Press (2019年10月版) 希拉里·戴維森是悉尼大學的時尚歷史學家。
-
萊奧波爾多·卡斯特多:拉丁美洲藝術敘事人
在巴爾加斯·略薩的長篇小說《敘事人》中,一位秘魯白人深入亞馬遜,成為部落故事的“敘事人”。
關鍵詞:  萊奧波爾多·卡斯特多拉丁美洲藝術2019-12-20
-
《最后一課》之前,都德寫下了《磨坊文札》
《磨坊文札》都德 著 柳鳴九 譯中央編譯出版社 “都德的磨坊”是環(huán)法自行車賽電視直播中的著名地標。
-
薩特:一個作家必須是一個哲學家
《告別的儀式》 [法]西蒙娜·德·波伏瓦 著 上海譯文出版社 告別也是為了下次重逢。
關鍵詞:  薩特2019-12-17
-
什么樣電光火石般的靈感,點燃一本文學名著
名著是怎么誕生的?哪些靈感啟發(fā)了它們? 是一個想法、一段記憶還是一幅影像、一行文字? 人民文學出版社引進出版的《與達洛維夫人共舞》一書讓我們看到,無論靈感以何種形式閃現(xiàn),都足以驅策作家提筆寫作,而這靈感可能像電光火石,讓作家堅定追隨,直到故事結束,由此點燃一本文學名著。
關鍵詞:  文學名著2019-12-17
-
《聊天記錄》:千禧一代筆下的現(xiàn)代生活
《聊天記錄》中文版 愛爾蘭女大學生弗朗西絲寫詩,愛文藝。
關鍵詞:  聊天記錄2019-12-16